close

2016.12.11 貼文於 PTT/Lee Joon Gi版 


2001年透過拍攝So Basic廣告進入娛樂圈的李準基,大約至2004年以後,才算是開始實踐自己的演員夢。

2005年「王的男人」讓「李準基」瞬時成為韓國家喻戶曉,海外名動公卿的大勢人物。此後星途,有風光、有挫折、有沉潛,也有高樓再起。面對非正規性質的演藝工作,李演員笑稱天生的樂觀讓他走過這一切。不過,我偶爾會去揣想,成為王男之前的準基,究竟得要保有多大程度的樂觀,才能走過2001-2004年的灰階,並堅持信念毫不動搖?將近一千五百日的不確定感,將會帶給李演員什麼樣的戲劇養份?這部份的答案,當然只有李演員自問自答才是正解;作為戲迷,也只是憑著作品線索,歸納出一個說法自圓之。

2016年止,李演員累積的戲量計有:電影8 (含已拍攝完畢並於2017上映的好萊塢電影「惡靈古堡6:最終章」)、電視劇13 (2006SBS101次求婚」中的客串)、網路劇及音樂劇各1部。( 詳細劇目,請參照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李準基。最近檢索日期2016/12/10 ) 

李準基為什麼會決定接演這些角色?幾乎每齣戲的訪談文,李演員都有明確的原因,並暢談角色帶給他的感受。但我貪心的想要抓住一絲就連準基本身可能都沒有察覺的「選擇基因」。一般說法當然是動作戲為優先考量。然只是一般的翻滾打殺,結局無非你死我活,卻又好像無法充分說明,為什麼李準基的戲「餘韻」都那麼強烈。例如:2013MBCTwo Weeks(同期競爭節目:KBS/秘密、SBS/主君的太陽)

Two-Weeks-Poster5.jpg

單從設定上來說,張泰山是個糟糕的角色;這裡說的「糟糕」,是指編劇時,刻意形塑了人物的悲劇命運,與人格弱點。尤以後者最難拿捏,演員只要表達錯誤,很容易引來觀眾反感。不過整齣戲從頭看到尾,只會看到一個看似爛泥扶不上牆的癟三,為了女兒努力活得像個人樣,用了整整十六集去刻劃性格的蛻變。這個角色的選擇,一開始就不易討喜:既不是高富帥、沒有超能力、更談不上英雄落難。像我這種習慣以收看偶像劇來獲取生活救贖的族群來說,Two Weeks不是on檔的第一選擇 KBS的秘密也不是,所以同期選看了SBS的主君。準基對不起!跪 orz。事後補完兩週,赫然發現張泰山帶來的後勁,遠大於當時其他戲碼。

 

1379843777-3871901123.jpg

 

「張泰山」一角本身極具思考性。外在環境的壓榨有時迫使我們決定當個好人、壞人、甚至裡外不是人!這可以解釋成能力尚未蓄積,爆發力太不足,只好暫時任人擺佈;然而只要人物陷入「自棄」,就連翻身的機會也沒有!張泰山激烈的轉變,起源「救女兒」,那個他所陌生的、欠疚的、同時又帶來無比暖意的親骨肉,激發了張泰山「為父則剛」的生存欲。這是很奇妙的歷程,在「為了讓女兒活下去,無論如何我不能死」的意志底下,刺激了泰山必須學會愛自己、重視自己、並想辦法活下去--不但要活下去,還要好好的呼吸每一口氣。這麼細膩的性格轉變,李演員層層到位,才使得觀眾在劇集早已結束的情況下,仍反覆攪和在這些人物的戲劇生命中。(近期的王昭也是顯例)

出於一份好奇,我試著再去歸納已看過的準基戲裡,那些由他飾演的角色--Boy (The Hotel Venus, 2004)、孔吉(王的男人,2005)、徐政宇(My Girl,2005)、勝錫/原著小說「朴舜臣」(Fly Daddy,2006)、李秀賢/Kay(狗和狼的時間, 2007)、李謙/勇兒(一枝梅, 2008)、張泰山(Two Weeks, 2013)、朴允江(朝鮮神槍手, 2014)、金聖烈(夜行書生, 2015)、朴俊浩(謊言西西里, 2016)、王昭(步步麗, 2016 )--能否找出角色的共同點?

 

孤獨。這是首先躍進腦海中的詞彙。

 

當然作為戲劇情節,主角必經的「英雄歷程」幾乎可以寫出一道公式:出發→歷劫→徬徨→選擇→成長→回歸。面臨考驗,作出抉擇的當下,「孤獨」是必然的情緒。準基的角色們儘管性格殊異,但演繹起所謂「孤獨感」時卻都強烈突出。這些角色們遭遇事故的當下,穿透螢幕的孤獨感經常擊中坐在沙發上無辜的我……不必際遇雷同,也能感同深受!那樣的情緒,該死的熟悉,也悵然若失。

 

譬如金聖烈。

 

scholar-who-walks-night.jpg

 

關於「夜行書生」的心得文,個人力薦diana840902 所撰〈夜行書生EP20 必死即生,必生即死〉的一段文字(KoreaDrama版/文章代碼:#1LykxStx),作者將20集的疑義詮釋得極好。恭錄如下:

 

120年來為了守住人性而小心翼翼生活著

事實上,他是一直放不下對於“人類”身分的執著,

拋不去人類時期“士大夫”的價值觀

以吸血鬼之身緊抓這些,相互牴觸

所以他厭惡自己,活在愧疚之中,對自己無法有任何一點寬恕與極度不信任

那個魔,堆積著人類聖烈120年來的罪惡感與恐懼

最終很可能就吞噬了他最後的理智…(人類金聖烈必生即死)

 

然而,斬斷“人類”的身分,同時滅了心魔

是他終於承認自己是吸血鬼、守護鬼的身分

饒恕自己、不再回首與堅持已失去的身分,

也得以獲得新生(必死即生)

 

你我不必成為吸血鬼,也曉得金聖烈百餘年來十分孤獨。不過一開始,我對這個「孤獨」的認知,是透過金聖烈與秀香對話時片面瞭解的;也就是說,初始我的角度的確與秀香雷同:吸血鬼將得美貌、異能,以及永生。這是多少人所欣羨?大人何必如此痛苦呢?(以及,大人請讓我變得跟您一樣吧!我想永遠在您身旁服侍著您)

金聖烈的學識原本就極好,加上百廿年來累積的涵養,使得他的氣質既靜謐又富神采。其根深柢固的思維,就是士大夫當以天下為己任,傾囊所學,輔佐帝王,使之成為聖賢明君。然而,在成為守護鬼之後,這些理所當然的想法與現實大有衝突!「無求生以害仁」,但每個月至少得吸一次人血;「君子坦蕩蕩」,卻連正大光明行走於陽光下都會冒煙……更別提步入朝堂,商議國是。滿腹經綸無用武之地,成天想著世子備忘錄,以及打鬼任務。這些都還是外在事業。對內面對情感需求時,明熙的犧牲彷彿成了「禁愛令」,聖烈根本沒有愛人的本錢與勇氣,加上罪惡感的折磨,金聖烈的扭曲與矛盾,掩藏在沒有溫度的美麗外貌下。

偽裝,你我也都會不是嗎?掩飾受傷、暗藏自卑、粉刷無奈,可能是故作瀟灑、假裝勇敢、一臉毫不在乎……不論我們企圖以什麼樣的姿勢面對世界,隻身戰鬥的自己,豈能不孤獨?而在漫漫的孤獨時光中,我們又該如何自處?才能盼得有朝一日的破繭而出?沒有星辰的指引,還要守著黑夜多久,才能更接近破曉曙光?--平凡的我們,升學、戀愛、就業、經濟、人際……總有一個情境當下,我們曾經無比孤獨,等待救援,等待事有轉機;唯一剩下的,就是把「信念」反覆唸成「咒語」,相信遙不可知的未來終有希望。

每當金聖烈堅定的告訴周遭,鬼死了之後,他也將親自結束這禽獸般的痛苦生命;那時,我總覺得書生大人正在起動咒語,以堅定自己的信念。

這或許就是準基演出的角色群的「共相」--他們都不是生來就具備英雄氣概的美國隊長,而是有血有淚,面對未知也會徬徨無力的普通人,只是願意堅持到最後一刻的決心,讓這些人物就此不再平凡。

至於「夜行書生」#20結尾是實是虛的說明,KoreaDrama版及各處已有諸多邏輯清晰、人設依舊在的說明,我也確定說不出比那些版友更特出的見解,就不必狗尾續貂。在「孤獨」的主題下,最後比較想釐清的是:秀香與楊仙,金聖烈何以選擇後者?

 

1436451317-1496039471.jpg

 

楊仙挾帶女主角威能暫且不表,作為女二的秀香,樣貌、性格、膽識、能力一項也不差,如果把「夜行書生」置換成現代劇的背景,她就是總裁CEO一手培育,包吃包住包平安,最後出社會回到公司做為老闆的得力助手、機要秘書。要臉有臉,要手段有手段,對聖烈也是一片丹心,根本是完美的「光源氏計劃」無誤!為什麼金聖烈對秀香的「愛」卻始終只能是對人類大愛的投攝與縮影,無法深化為男女情愛?或許可以從「相識」與「相知」的過程窺探。

回到設定之初,秀、仙二人與金聖烈相遇的方式便大不相同:秀香是被拯救者,楊仙是一介書商;秀香崇拜金聖烈,楊仙戀慕金聖烈;秀香以敬意相望,楊仙以激動相應。

秀香永遠都是以虔誠近乎宗教的情懷,追隨書生大人,不曾有過二心,也不止一次希望能以吸血鬼的身份與金聖烈天涯永相隨,然而她忽略了書生大人巨大的孤獨感,正是來自於對自身存在的認知衝突(究竟是人?鬼?狀態是生?死?)。秀香對金聖烈的愛很巨大,完全接納吸血鬼的一切,對於生存必須犧牲活人,飲血苟活的樣態,也能全盤接受。她不是看不見金聖烈的痛苦,只是讓大人活下去這件事,讓秀香的孰輕孰重做了調整。

而楊仙不止接納吸血鬼的一切,更是連書生大人的痛苦也一併擁抱。

楊仙與金聖烈的初遇,並不沉重,甚至搞笑;也因為沒有任何的預設與防備,楊仙的「松鼠亂竄」,讓節制百廿年的金聖烈,有了久違的情緒反應。(腦補#2聖烈的OS:這小子現在亂摸是怎樣?怎麼會沒事放松鼠在身上!還摸!還往下!!!不行,我要冷靜!天哪、松鼠往我右大腿跑過去了!他想幹嘛?啊!手不要再伸過來了!!!) (咦?假設楊仙一直都是男生,說不定到最後,金聖烈也會不顧一切愛下去吧?!) (一定要多元成家的啊!)後來發現楊仙女扮男裝,品格很好,古籍知識還不錯但也不介意小黃書……種種看似違和但又穩然透露生存的無奈,在在都讓金聖烈感到好奇,並主動靠近。我認為這不全是因為楊仙總是散發出「很好吃」的血氣香氛,才會召喚金聖烈;也不全是因為楊仙有能力找到他要的世子備忘錄,所以唯才是用;也有一部份是楊仙的「本質」吸引住金聖烈,畢竟「食」、「色」是一體同源的生物本能。

楊仙的本質,是她自身性格裡總有源源不絕的「希望」。金聖烈的孤獨,來自於他精神上、肉身上的設限,「打鬼」是生活重心,打完鬼以後,他的預設目標是「死亡」。換句話說,百廿年來金聖烈踽踽獨行在「自尋死路」的途徑上:今日之前,是悲傷的記憶;明日過後,是禽獸身份的解脫。金聖烈對於「自己」的存在,並不抱任何希望。--秀香、楊仙最大的差異於是出現了:秀香對未來產生希望,是由金聖烈給予的;而金聖烈重燃起生之希望,是楊仙所給予的。秀香可以無怨尤地陪伴孤獨的金聖烈;楊仙則是用溫暖與堅毅,驅逐金聖烈命裡的孤獨。

人必先置於死地而後生。嚐盡百年孤寂的金聖烈,在沉潛一年後再度出現於楊仙的面前,我始終認定這一幕充滿著「希望」:這個希望,是由我鍾愛的書生大人,決定與自己和解後,突破心防,再度追求未來的神采所點燃。

arrow
arrow

    希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